那时他尚未到束发之年,还在丹阳书院求学,她仗着丹阳书院的山长是自己的祖父,便女扮男装去学院上学。
因为年纪相仿,也怕她在别处惹出乱子,封老便把她安排在了他们的课堂,自己盯着。
她很聪明,夫子讲的她都能很快理解,就是不爱写课业,也从不写。
但是她很喜欢看着别人写,尤其喜欢看着他写。
就是像现在这般坐在他对面,捧着脸,看得认真。
他问她为何这般盯着她看,她丝毫不掩饰,也没有半分羞涩,大方的说是他认真看书写字的样子好看。
他记得他当时还被她这话给闹得耳朵发烫。
因为他从她进学院的第一天,就发现了她是个姑娘。
被一个姑娘这样直白的夸好看,难免有些不好意思。
后来他发现她看他的眼神慢慢变得跟看别人不一样,有时候还会傻笑,还不时关心他,他便知道了她的心思。
朝夕相处,她也在不知不觉中入了他的心。
只是曾有道士给他批过命,他在弱冠之前不能成亲,他是男子,晚几年成亲没关系。
但是她一个女子,迟迟不出嫁会有很多流言蜚语,父母家族也会被旁人议论。
让她等他二十岁再成亲,她和她的家族势必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流言蜚语,这样对她和她的家族都不公平。
封家是书香世家,最重礼仪和规矩还有脸面,也不会同意她这样做。
且那个时候的他,也只是一个有几分才华的农门学子罢了,身无功名,前途未卜。
虽然他有贵为亲王的端王做义父,有位高权重的哥哥,但是如果他连功名都考不上的话,是配不上封家的姑娘的。
考虑到这些种种,他便把自己的心思藏在了最深处,也假装没看出她的心思。
不去招惹她,也不给她任何暗示和希望,甚至有意无意的避着她。
想着这般她应该就会明白他的意思,然后就会收起对他的心思了。
又或者等兴趣过了,就会恢复正常了。
他承认,他这样做的确有些自以为是的为她好,也没有问过她愿不愿意,需不需要。
更没有问过她,她对他是一时兴起还是入心。
但是生在大家族中,婚姻大事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喜欢与否也并不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合适才是。
身为大家族的子女,最先要考虑的也是家族而不是自己。
毕竟享受了家族的荣耀,就要承担家族的责任。
只是他没想到,他的疏离并没有让她退却,反而让她迎难而上。
在一次下学后在他回寝室的必经之路上堵住了他,然后很直接的问他为什么要躲着她,还问他是不是讨厌她。
那天她灿若星辰的眸子里蓄起了泪意,红着眼眶,像一只受了委屈的小兔子,看着就让人心疼。
那一刻他也确定了她不是一时兴起。
不忍看她难过落泪,便告知了她自己的顾虑。
她却毫不犹豫的说她等他。
毫不意外,她的家人不同意,禁了她的足,甚至还来找他,让他离她远一点,不要去招惹她。
后来还是他的义父端王出面,他们才没有继续反对。
初入仕那年,他代替兄嫂去参加宴会,被人算计,陷入梦境,他的兄嫂寻遍名医,用尽办法,他就是没醒。
许是她的爹娘觉得他熬不过来,便让她来见他最后一面。
谁曾想,她居然穿了她为出嫁亲手绣的嫁衣来。
他永远也忘不了,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她一袭嫁衣,红着眼眶,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一瞬不瞬的盯着他。
看到他醒来,脸上瞬间布满欣喜,然后抱着他哭了好一阵。
那一刻,他发誓,他这辈子,定不负她。
弱冠之后,他八抬大轿,十里红妆迎她进门。
虽然她有时候很欢脱,但是聪慧细腻,到江南后把府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能安心处理政务。
甚至偶尔还能在政务上帮到他。
他曾经问她,对他如此勇敢执着,就不怕飞蛾扑火吗?
她说他的眼睛跟她的一样,不会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还说如果发现他不值得她继续喜欢了,她会及时抽身,她是封家嫡女,只要她自己不死心眼,就永远有退路。
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