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扫了今日出游的雅兴,我给大家看看我在玉林书院考试第一名的作品。”
说着,微胖青年让仆从取出一张纸。
张笙凑过去看看那微胖青年的作品,题目《我的知县岳父》。
这是在拼爹呢。
果然,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拼爹的。
明代文人多傲骨,那些秀才看到文章后,对这种拼爹行为嗤之以鼻,但碍于对方身份,也不好说什么。
张笙夸赞道,“阁下这篇文章行文流畅,有唐宋大家之风,佩服,佩服。”
微胖青年闻言大喜,走到张笙身边,一脸憨笑,“这位仁兄好眼力,听刚才赵亮介绍,你是叫张笙吧?”
“没错,清河村张笙。”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拼爹。
张笙看得出这微胖青年肚子里没多少墨水,跟他一样,是个半吊子秀才,所以才吹捧对方一番。
“哈哈哈,我叫徐凝,魏国公徐达是我族叔,江宁县知县是我岳父。”微胖青年觉得和张笙很投缘,向张笙炫耀他的家世。
原来是徐氏门阀子弟。张笙心中暗道。
他正愁去哪儿找有钱人出售伟哥,这不送上门来了吗?
人到齐后,一行人朝金连山进发。
时值夏末,野外草木茂盛,山花盛开。
赵亮与其他秀才一路上欣赏风景,吟诗作赋,收集写诗素材,只有张笙和徐凝两个半吊子秀才默不作声。
“张兄,大家都在吟诗,你赋诗一首如何?”徐凝对张笙问。
张笙哪儿会赋诗啊,唐诗他倒是能背几首,但现在是明朝,大家都会背唐诗。
沉吟片刻,感叹道,“这炎炎夏日,让我想起了洪武十二年的第一场雪,比洪武十一年来得稍晚了些,我就即兴赋诗一首咏雪吧。”
“好!”
徐凝是个乐天派,听到张笙要赋诗,立马给张笙鼓掌。
张笙踱步道:“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
其他人都很无语地看向张笙,这TM也叫诗?
徐凝反倒觉得张笙这首诗挺有意思,“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我愿称张笙兄为大明白乐天。”
“没有,没有,还是徐凝兄的《我的知县岳父》技高一筹。”
张笙和徐凝一波商业互吹,加深友谊。
“相见恨晚啊,张笙兄,请你喝酒。”
徐凝让仆从拿出两壶酒,递给张笙一壶。
张笙也不客气,接过酒壶,“我还有个朋友赵亮,再来一壶。”
“小事一桩。”
徐凝让仆从也给了赵亮一壶酒。
张笙的热情让赵亮心中一暖,很少有人对他这么真诚。
“徐凝兄如此爽快,送你个东西吧。”
张笙拿出一个黑色小瓷瓶,从里面倒出一片粉红色药片。
徐凝看着张笙掌心的药片,神色疑惑,“这是何物?”
“一种奇药,服下后可以让你金枪不倒,博大精深。”张笙笑道。
哦?
徐凝惊喜地接过药片,“还有这种好东西,下次逛青楼的时候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