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趁科研老公青涩,我赶紧下手为强 > 第157章 人满为患

第157章 人满为患

赵挽风通过后视镜望着万林厂的大门,送行的人随着他们越走越远,也慢慢变成了小蚂蚁,最终消失不见。

看着大家伸长了脖子久久不肯离去,赵挽风很是感慨。

“有种我是全村人的骄傲,要代表咱们村去上大学似的。”

小刘听了忍不住乐:“你比大学生厉害多了,你可是为我们万林厂去争光的。”

赵挽风连忙摆手:“小刘哥千万别这么说,你这就是在捧杀我,我顶多就是去打杂的。”

“不用谦虚,你的优秀我们都知道。”小刘哥可不听赵挽风的,该夸仍旧继续夸。

赵挽风只能无奈地认了。

两人的票是下午三点的,此时早上八点,去到火车站是2点,正好能检票进站啥的。

小刘哥担心俩人会迟到,毕竟还要检查介绍信,票据,行李等等,火车站人又多,于是去火车站的那一路油门踩得那叫一个狠。

最后小刘哥提早了半个小时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本以为集体公社时期人们基本都被绑在田地里赶生产,火车站没什么人,但来到这里赵挽风还是被吓了一跳。

她以为火车站没人,可事实上有,而且人不少。

大家都抱着大包小包,看着颇有那种年代老照片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啊?”赵挽风不太能理解:“不是集体公社时期吗?”

大伙不该在村里抢收稻谷播种啥的么?

“那是农村的景象,城市里的工人户口南南北北地调动着,城镇户口的人也为工作来往奔忙着,还有一些学生知青上下走动,以及探亲的,出差的,看病的,叠加起来不就是人来人往了吗?”

赵挽风恍然。

说来也是,自己对年代的认识也仅存在于她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年代小说,但小说内容大多是围绕知青下乡的故事,城市是什么风情鲜少有提。

即便浏览网页看到的也只是照片剪影,压根不像现在这般身临其境的了解。

顾念余拿着他们俩的行李,赵挽风抱着几本书就这般走进了火车站,进火车站首先要到售票窗口去买票。

说到买票,后世之方便自不必说,但现在可没那么发达,全是人工售票,且每一个窗口都排满了长龙。而且火车票一般是提前好多天开售,眼下来买票的很少是当天的车次,毕竟车票有限要是被卖空了就会影响自己的行程。

赵挽风看着那塞得满满当当老百姓的售票大厅有些傻眼,只怕再排1个小时都未必能到他们吧?

相较于新手赵挽风,顾念余显然是坐火车的老手,他把行李放下,让赵挽风在售票大厅门口等待,而后自己往里头走。

赵挽风正想说插队不好,只见人家小顾专家径直往售票大厅角落走。

仔细一看那边也有两个门可罗雀,上头写着办公窗口。

顾念余到了那窗口,掏出介绍信以及上头连夜批复的买票文件,很快窗口那边就给他递了两张票。

赵挽风不由得惊讶,原来买票还能这样啊?这是不是日后的军人优先窗口的雏形?

说起来,军人优先窗口貌似是86年才开设的,现在还没有。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赵挽风特地环视四周一圈果然没有发现有优先窗口。

正在她思量时顾念余已经回来了,赵挽风好奇地把票接过来看了一下。

这时候的火车票倒是和后世的一样,是粉红色。

上头写着:川渝—首都4号车厢硬座(下卧)9号,售价87.5元。

赵挽风瞪大了眼睛,去一趟首都都要赶上普通人家三个月的工资了。

“话说,从这里出发要多久来着?”

“45小时。”顾念余回答。

赵挽风哑然,相当于两天半,这还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走吧,去检票。”顾念余让赵挽风负责拿证件和票,自己再次提起那两箱行李。

去检票的一路,赵挽风忍不住问了这个办公窗口的情况。

顾念余解释了她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出差调派都能去办公窗口领票,一般出差都会提前通知,给人足够的买票和准备时间。只有像顾念余这种紧急调派,上头才会特批火车票。

一般每趟火车也都会预留一些硬卧空位以备不时之需,若发车后空位仍在,才会放给火车上有需要硬卧的人从硬座补成硬卧。

但这种票很难办,一般是上头打电话给铁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