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于死胡同一般的地方,又或者说这里的河道并不足够开阔,亦或者是水的深度有问题,因此船舶没有办法再这样的地方航行,那么,为了能够让自己家的房屋拥有更大的使用面积,居住在这里的民居完全可以建造枕流建筑。
真要一个概念光是从它所使用的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枕是枕头的枕,流是水流的流,枕流顾名思义也就是要让建筑物直接建造在水面上。
购买土地的人,可以将这样一条小小河道左右两侧的各一部分土地买下来,并且让购买过来的这两部分,能够拥有一条完全垂直于河道走向的连接线。接下来只需要如同建造桥梁一般在水中立起桥墩,随后在桥墩上面铺上木板,拥有了这样一部分完全属于自己的使用面积的人,自然就能够在木板上面修建属于自己的房屋了。
木板上面的房屋联通了河道左侧以及右侧的两小片土地,进而让整座建筑物如同一个枕头一般被架在了河道上,只要在当初盖房子的时候走了相关程序,保证了自己利用河道的这种方式是完全符合规定的,那么就不会在房屋盖好之后出现什么后续问题,这样一种建造手法,也可以说是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水网密布之处,为自己家争取到更多的建筑面积了。
有人选择把自己家建造在这种水路的死胡同或者完全无法通航的小何道上,那么自然也会有人选择把自己家的房屋盖在闹事区。
对于没有足够宽阔的陆地面积的水乡而言,专门规划出一片地方作为集市,随后让人们如同逛广场一般逛街,很明显是根本就行不通的。
哪怕是放到后世物资非常丰富的网络时代,网络上面的购物大促销也不是每天都弄的,所以,可想而知以前所拥有的大集市,当然也不是每天都存在的。为了这样一个十天半个月才会出现一次的集市,而专门预先留存一块占地面积比较不错的土地,这彻头彻尾就是一种愚蠢。
但是,完全不考虑集市的问题,忽略正常人所拥有的购物以及消费需求,又是完全行不通的,那么这种时候还能够怎么办呢?当地居民选择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了桥梁上。
江南水乡所拥有的桥梁当然不可能每一座都拥有相同的尺寸,就如同城区内部所拥有的道路一般,不同等级的道路在长度以及宽窄上会完全不同,这些数量众多的桥梁也是一样的。
尺寸不够的小桥完全可以不去考虑,但是剩下的一些桥梁作为交通主干道,并且还需要保证桥下的众多船舶能够顺畅通行,所以总是会在进行拱形处理的情况下,扩大桥梁所拥有的面子,类似于给现代的高速公路增加车道,这样一来,桥梁足够宽,那么赶集这种事情自然也就能够在桥梁上展开了。
现代城市里面所拥有的天桥,当年是小商贩贩卖玩具以及盗版vcd碟片的地方,后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手机贴膜的地方,这样一种在天桥上面摆摊经商的模式。其实古时候就早已有之。
反正为了交通道路的需求,水面上的桥梁是无论如何都会被建造起来的,那么既然已经存在了如此开阔的建筑物,在桥梁两侧摆摊,弄出这种长条形的集市来,自然就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之所以要把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并且还会在夜晚执行宵禁制度,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人力以及各种安保措施有限,不存在在深夜里面骑着警用摩托车四处巡逻的公安,也不存在遍及各大街道的各种监控探头,所以,在那个照明条件完全靠月光,外出巡逻的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行走,而根本不可能在深夜当中纵马驰骋的情况下,想要让首都所发生的治安事件下降,自然就只能够选择这种夜晚的时候进行严格宵禁,并且还把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的模式。
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会开始通过更鼓的方式通知街道上的路人,让他们尽快离开商业区返回自己家所在的地方,这种模式在当时确实加强的整个城市所拥有的治安环境,但是却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当时的商业发展。直到后来伴随着社会的演进,才让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的这种模式淡出历史舞台,两者混杂的模式,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方便而言,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水乡民居当然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不仅仅只是使用的路面非常开阔的桥梁,随后在桥梁的一左一右摆上一溜长长的摊位,位于桥梁附近的民居,他们的一楼其实也是完全可以改建成为商铺的。
为了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并且尽可能的减少自家该房屋的时候所产生的成本,刚好位于桥梁侧面的、河道两岸共计四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