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乾隆在内,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这样三个字落在纸面上感到有那么一丝尴尬。
这个时候,有灵机一动的人站出来为乾隆皇帝解围,说是请求皇帝,问可不可以把“真有趣”三个字当中的“有”字赏赐给自己。摘掉了这个被作为赏赐的字之后,原本显得有些土俗廉价的“真有趣”瞬间就被拔高了审美档次,成为了“真趣”。于是最后,这两个字也就被留在了假山旁边,作为了这座假山旁边的那个亭子所拥有的名字——真趣亭。
“劳民伤财地搞什么花石纲,不知道为此花掉了多少国民税收,又搭上了多少条人命,石料这种东西,果然在离开了古典园林之后就卖不上价了吧?什么郊野公园也好、街心公园也罢,这些现代的公园我都没有看到什么天价的石头啊!”
“不,关于这个问题,这位来宾你就说错了。”这一次并没有选择赞同倪千金的说法,而是自动关联到了园冶介绍过的另外一个知识点,全息屏幕里面的计无否,再一次面带笑容地跳了出来。
“尽管在完全不同于古典园林的现代园林中,假山已经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景观,但是,景观石这种东西却自始至终也从来没有失去它们的地位。”
在弄到石头原材料之后,先不去谈论如何把不同的石料拼接在一起,单纯不进行拼接,而只是对石料进行摆放,其实就拥有好几种不同的景观营造手段。
有的公园不喜欢给花坛砌一个非常规整的边缘,觉得这种棱角分明的长条似的边沿太死板,于是,他们一般会选择如同小溪或者池塘的边缘一般,运用星罗棋布分散开来摆放的石头,打造出一个并不规整,而是非常自由活泼的边沿。
这种以“散置”的方式使用的石料,并不需要拥有多么精致的外形。最好是在彼此之间的尺寸差距并不巨大的情况下,拥有各不相同但是大体类似的形状,并且彼此所拥有的颜色也不要太过鲜艳,以免相互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使得其中的某一个个体因为颜色的关系而太过突出,这些石料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却经常可以被人看到它们的身影。
不光是池塘和小溪边缘,还有曲里拐弯的小路边,以及杂草掩映的桥头旁,又或者是蔚然耸立的大树下,这些并不规则,因此能够给景观带来一些活泼生动的自然野趣的石料,其实只是并没有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而已,但是,它们的存在不容抹杀。
“在大树下面摆放石头是为了景观的营造吗?那么,我们现在偶尔也能够在街边看到的那些,被白摆放在了行道树下面的石头,同样也是出于景观的营造所以才那么做的吗?”
“如果你所说的是那些个头绝对不超过鸭蛋大小,并且并不只是单纯的两三个,而是好几十个摆放在一起铺满整个平面的那种,那么,那些石料的作用就不是出于景观的建设,而是拥有非常具体的功用。”
以行道树为例,人类想要人为栽种一棵高大的乔木,就肯定要在地面上先挖一个坑洞。在拥有了这个坑洞的基础上,把培育好的小树苗放置进去,随后填土固定,一般而言到了这个步骤,事情就算是结束了,可以转向下一棵树木了。
但是,虽然这棵被栽好的小树苗只要经过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养护,就能够非常顺利地存活下来并且茁壮长大,可是,那些被回填回去的土,却是一个问题。
除非这棵树的树冠足够枝繁叶茂,否则,每当雨季来临下起瓢泼大雨的时候,从高空中浇下来的雨水总是会直接打在这些把小树苗的根系进行掩埋的泥土上。
由于小树苗所拥有的树冠遮挡了阳光,因此围绕小树苗根部的这一块地方是没有办法长出草坪来的,这样一来,从半空中倾倒下来的水流就会直接浇在泥土上。
行道树在兼顾美化作用的同时,当然还必须得考虑到人行道以及慢车道上的人员的通行状况。所以,想要让行道树长出遮天蔽日的树冠,进而把瓢泼大雨时从半空中落下来的水流阻挡住,明摆着是根本就行不通的。
行道树不可能长得太过茂盛,因此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就肯定会打在不可能长出小草的泥土上,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状况,那就是——泥土飞溅。
拥有足够大的冲击力的水流,不但会在冲击地面上的泥土的时候,让这些泥土变成泥水飞溅开来,与此同时还会让泥巴水四处流淌,不但使得人行道上面一片狼藉,与此同时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栽种行道树的坑洞里面的泥土越来越少的状况。于是,为了能够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就有人选择了小石块。
大小不需要多么的大,鸡蛋大小的鹅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