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帝姬策:江山为谋 > 第七十二章:辩论大赛

第七十二章:辩论大赛

第七十二章:辩论大赛

这次考题以“治国”二字为中心,叶昭雪的文章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家思想。

对于这一点上,轩辕初云还是很佩服沈慕言的,他的确有真才实学,也敢直言不讳,指出儒家学派的不足,从而用完全相反的法家去对抗现在老一派的大臣。

然而叶昭雪拿到的是假考卷,所以她一开口,便露了馅:“我们出云国向来以礼治国,我也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先帝曾说民贵君轻,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点我也十分认同。”

“她在说什么?”

“她的文章明明是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更是大胆的以法家大乘韩圣人的话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儒两家,一个是君贵民轻,一个是民贵君轻,完全相反的主张,她怎么连自己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这文章真的是她写的吗?”

讨论的人众多,叶昭雪只听到“翁嗡嗡”的声音,她以为是自己的发言得到了一致认可,更加骄傲道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般,以六艺为法,以礼治国,以德服人,贵族与平民都要进行同等的教育,我相信在皇上如此的法度之下,假以时日,出云国到处都会是道德高尚的人。?”

周所周知的是,法家治国讲一个“法”字,儒家治国讲一个“仁”字,叶昭雪的文章里,是绝对不可能认同儒家的。

“等等!”

轩辕初云打断她的长篇大论:“昭雪郡主的文章似乎只提了儒家这一门学说,我与你不同,认为法家在治国之道上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不知你对法家可有看法?”

什么这个家那个家的,叶昭雪根本不知道,她只是按着别人教她的说,所以当轩辕初云问出这个问题时,她下意识的看向长公主。

长公主全神贯注的注意她们,也忽略了身边的质疑声:“公主殿下做自己的辩论即可,昭雪不主张法家,当然不理解他们的学说。”

“哦?”

轩辕初云终于听到了想听的话,呵笑了一声:“治国之道本是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若是只去了解其中一种,对其他学说却一问三不知,何以治国?何以解决百姓们真实存在的问题?儒家虽好,却有利有弊,天下一致而百虑,才能同归而殊途。”

“啪啪啪啪......”

城楼之上和城楼之下,皆因她的一番话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在叶昭雪的沉默里,她缓缓起身,走向城楼边,双手朝着城楼下的百姓打开,气势凌人道:“易经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我们出云国重礼教,轻农商,导致百姓们整天孜孜以求不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官为上的观念,读书人嘲笑商田人,商田人自卑其出身,觉得低人一等,长久下去,还有谁愿意为商为农,那所谓高贵的读书人,你们吃什么?用什么?”

“公主殿下说得对,我们种地的不比读书人低贱,读书人也不比我们种田人了不起,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哪有高低贵贱之分?”

又是一阵久久没有消散的掌声,连木兰和宁不为、洛无缺等人都高声喊着:“说得好!”

有些老臣思想本就比较迂腐,听了她的话,难免有些不开心。

但轩辕初云又转过身安抚道:“当然,儒家流传至今仍是治国不可缺少的思想,一个人尚且要审时度势的做出改变,更不说一个国家的制度,而我认为儒家的德化民;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信赏必罚;墨家的兼爱尚同;名家的去尊偃兵,都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均衡、全面发展的。”

只有一方较长,则国家不能全面发展,若想成为强国,必须取百家之所长,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荆棘之路。

城楼下的百姓,多有诸子百家的学生,他们赞许的点了点头,都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要学着去认同其他几家做得优秀的地方?

而除儒家之外的其他几大学术的学者,似乎能够看到,如果按照公主殿下所言,他们也将迎来他们的时代。

轩辕大帝目光如炬的看着轩辕初云,眼中有惊异的神色闪烁,高阳的对治理国家的觉悟,好像都在他之上。

这太令他感到不可思议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