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玛托兰年代记·命运与命运(六)
我生于人类。^j+y*b/d+s+j\.!c-o′m-——这是诺伦诞生自我意识后后,最刻入骨髓的认知。彼时的她尚未选择“诺伦”作为自己的名字。处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曾给她取过很多诸如此类的名号,“诺伦”也仅仅是其中之一。比起这些,她更愿意去注视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文明。他们敬神,他们为神编撰虚无的传说,他们为神举行各样的仪式……人类将未知捧得天花乱坠,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为了慰籍自己。敬畏与憎恨,是人类对她最直观的情感。在观察人类的岁月里,她在某一天里不知何时也拥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是世人常知的女神,也是玄奥的代表。众生的意念化为她身侧的星海,众生的命运也被具现化成了一条条纷繁的线,成为了世人笔中记载的无上权柄。这并非是她的真实形象。准确的说,神本应就是无形之物,只是人类利用想象为虚无的神明填上了千汇万状的色彩。如今她变得有形,明显是她的自我意识导致的。是她的自我,在日复一日的凝望当中,催生出的想象——她认为自己应当是这样的形象。拥有自我的神,是否都会像她一样,会将自己装饰成人类理想中的模样?她不由在这个世界寻找着这样的答案。倘若真如人类的创作所言,一个领域内就当有统管一个领域的神明,那么她应该并非是唯一的特异,这个世界应存在着其他的神明。她应该在期待着能从其他的神身上找到答案,所以才产生了凝望人类以外的欲望。然而很可惜的是,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她都没能在此世之内找到第二个像她一样诞生了自我意识的神。她没有同类。但是,这个世界的确存在着掌管各自领域的“神”,只不过,这些神都在随万物而动。万物即是他们,他们即是万物,并在天道的规律当中有序运行。用人类创造的术语来讲,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机器,各个“神”各司其职,而她,只是一个忽然偏离机器的齿轮。这些不会诞生自我的“神”,才应该是人类最需要的神明。直到很久以后,她才明白身上这股心情从何而来——她厌恶着自己拥有意识,意识不仅催生出了她幻想中的形象,也催生了她太多无用的思考。尽管在自我意识的驱动当中,被她具现化的力量之源——「众生星海」,吸收了众生之念以后变得越来越庞大。可无论她如何强大,她也无法做到毁灭自己。她只能尽量让自己一直处在沉睡当中,这是封闭思考最好的办法。虽然她十分舍不得放弃对人类的凝望,自此陷入黑暗的永眠。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个念头作祟,她才会屡屡在之后的沉眠中惊醒。在不知第几次醒来后的某一天里,她敏锐地觉察到这个世界有了异状:人类所看不到的纬度里,正有一个幽深的洞口如一柄剑般悬于世界上空。如果任由它继续扩大,这个世界将会崩溃。齿轮一旦产生了松动,机器就会出现缺口,她隐隐明白了招致这场灾厄的原因。她不该是诞生于世的存在。眼望着那个洞口越来越大,千思万想过后,她还是决定用所有神力填补那个洞。她无法毁灭自己,但她现在得到了一个让外物毁灭她的机会。只要像她这样畸形的存在消失,那么这个世界应该就能继续正常运转下去,她所重视的人类也能继续在这个世界创造灿烂夺目的文明,恣意生长出让人移不开目光的人性。届时,属于她的那个领域应当会迎来一个新的正统的“神”。之所以正统,是因为这个“神”不会再像她一样被思考侵扰。没有太多感伤的情绪,她带着全部神力踏入了那个洞口。步入洞内以后,她才从中感知到这个洞口原来并不需要被填补,只需要一个“吞噬”。?{零*点>看?1\书|¥ `,?无@错#§内1容2而决定献身的她也在阴差阳错——不,正是司掌这个领域的她不可能不知这个道理:这个领域内不存在巧合。何为吞噬?这是很简单的做法,只要给这个洞口输入属于本世界体系之内的一丝力量,它就会受到剧烈的排异反应,从而被“推”出这个世界。虽然方法极为很简单,然而,这个答案却必须在踏入洞口之后才能获知。一旦有神明心生解决的念头,就必然要踏入这里感知它的“源”。所以,一个悖论就出现了——但没踏入洞口以前,谁也找不到封闭洞口的方法;可一旦踏入了这里,洞口就会立马受到排异反应而封闭。她作为本世界内唯一拥有自我意识的神,不幸被天道选中成为了这个无解之局的破局人。洞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