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憋宝人 > 第263章 碧绿江上巧妇鱼

第263章 碧绿江上巧妇鱼

初冬的早晨,溪流之中升起薄薄的晨雾。

几只野鸭子穿过这薄薄的晨雾在水中游弋,却被一只竹篙划水的声音惊飞。

两边岸上,野菊花还有迟开的,把香味化成一段段的诗歌,若有若无地送到我们的鼻端。

小船不大,只有我跟师父二人在船头,欣赏着这如仙境般的美景。

我不由发出一声感慨:“真可惜我不是画家。”

师父呵呵一笑:“你不是有钱买相机吗?买个好点的,好好练练,不比画画强吗?”

“要不然我把蒋鬼画放出来,让他泼墨挥毫,倒也能作出一幅不错的画来。”

“还是不要动这个念头了,把咱们的艄公给吓到了,谁给我们划船。”

师父这么一说,我倒有点不太理解了。

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财力,完全可以买一条小船,用过之后丢了也不心疼,而黑二,蒋鬼画他们不是免费劳动力吗?再加上新加入的宣霖,金明他们,不让他们干活留着吃干饭吗?

不过师父说的话我多少还是要听的。

而且这一次行程也是由师父安排的,跟他的九转承天紫微小印有关,我只是跟着历练的,作不得主。

正因为作不得主,我倒是挺享受这一趟行程的。

之前出的远门最远也就到金乌,这会儿却是沿江而下,来到了这一片青山绿水当中。

小船行了一阵,来到江心。

这时候师父却是让这艄公停了一下,他拿出一根短竿来,系上一根鱼线,在鱼线上绑了一根银针,往这碧绿如同翡翠的江水抛去。

“师父你这是学习姜子牙,想要钓文王吗?还是想学文王要钓姜子牙啊。怎么这针都是直的啊,上面也没有鱼饵啊。”

师父白了我一眼:“你懂什么,我这是在钓一尾巧妇鱼呢。”

他说完没有再理我,我只好问在一边面带微笑的艄公:“什么是巧妇女啊?”

艄公手握着竹篙,扶了扶笋壳斗笠,单手抽出腰间的烟袋来叼在嘴上,也没点烟,只是摆个架势,似乎不摆这个架势他就不会讲故事一般:“要说这巧妇鱼啊,其实还得说我们这条江上的一个传说,咱们这条江,在这一段就有一个名字叫做娥江,又叫巧妇江。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阿娥的女人,长得还漂亮,心灵手又巧,这个阿娥的丈夫是个做生意的,卖的是茶叶,经常一出去就是几个月不回来,一般都要到冬至回来,有些时候甚至到了冬至也不回来。”

听艄公说到这里我有些不解地问道:“冬至不回来,过年回来吗?”

“冬至都不回来,过年更不能回来了,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叫做冬至大过年,冬至才是最大的,比过年都大。”

“还有这么奇怪的习俗吗?”我更加迷惑了。

艄公也是见惯了各种人,南来北往的人见得多了,见识自然就广了,笑道:“其实这也不奇怪,过去老年间,做生意的种田的,许多都把过年叫做过关。为什么呢,过年的时候吃的穿的,都要花钱,没赚到钱的,可不就难过年了呗。再加上过去的规矩,新年不能要债,只有出了正月十五才能要债。

这就使得这年更像是过关一样,关这边千辛万苦,只要过了年三十,至少有十五天是轻松的。而冬至呢,在我们这里是阳气复始的开端,每年四次上坟,只有冬至这一次不能不上,其他的几次你实在赶不回来,在马路边烧点纸托人捎给祖宗也可以的。”

艄公倒也是个格物致知的人,说的话深入浅出,还真有道理。

“后来呢,这个阿娥发生什么事情了?是她丈夫不回来了,还是娶了小的?”

“都没有,她丈夫有一年回来了,结果也不知道怎么的,一病不起了。她的公婆着急再上火,也都病倒了。一家子的重担就压在了阿娥的身上,阿娥忙里忙外,一刻都闲不下来。

有一天家里没米了,阿娥去邻居家里借了一点米,熬了一点野菜粥给公婆还有男人吃,自己却是吃糠。可是阿娥的婆婆却误以为阿娥吃的是好东西,给他们吃野菜。

于是就当场大骂阿娥,把阿娥骂得泪水涟涟。阿娥却没有分辩,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等到这菜粥喝完了,阿娥又为了一点粮食发愁,正好村里有个大户人家的家里需要绣娘。阿娥就去干活去了,结果婆婆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这么一耳朵,以为阿娥这是跟大户人家的男人有染,气得从病床上下来就过来找阿娥。

她事先在阿娥的衣服角上别了一根针,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